南大嶼發展|政府倡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設營地及歷奇設施等 今起展開2個月公眾諮詢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8 17:58

最後更新: 2024/05/29 13:41

分享:

分享:

水口灣。(資料圖片)

政府提出發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涵蓋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建議增設優質營地、歷奇設施、親子兒童遊樂場等,今(28日)起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當局認為透過參與自然生態為本的可持續康樂及教育項目、活動或設施,可增加市民對南大嶼天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的瞭解,加強其保育意識,同時藉此促進地區經濟。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完成就構建「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的研究,建議走廊透過提供配合地區特色、四季皆宜的休閒康樂設施,將該帶打造成在香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提出在長沙及石壁以康樂活動作為主線,當中較為動態的活動會集中在長沙,而石壁的活動相對較靜態;而具高生態價值的水口和貝澳則會著重自然教育。

據署方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署方建議長沙作為康樂樞紐,在下長沙近嶼南道提供一所訪客中心,提供餐飲、零售、觀景等配套設施,亦提供室內及戶外場地舉辦全年不同活動,如市集;同時優化現時在下長沙沙灘的沙灘設施,例如提供更多飲食和水上活動租賃設施予訪客選擇;上長沙沙灘則增設多元化的親水休閒康樂活動及配套設施,訪客可在不同季節按其喜好,參與衝浪及獨木舟等動態活動,或沙灘漫步等靜態活動,擬議 的新設施包括新水上活動及康樂中心、休閒及歷奇水上活動區、休閒碼頭、沙灘營地、沙灘親子兒童遊樂場、具設計特色的休息區等。另亦建議在上長沙嶼南道以北的綠化帶山坡規劃歷奇度假區,增設不同刺激程度的歷奇設施,如繩索歷奇;登山吊椅及優質度假住宿等。

石壁的定位則為休閒康樂,署方建議增添適合休閒寧靜、文化歷史及拍攝愛好者的設施,包括在水塘旁提供文物徑,以露天博物館的設計概念,展示搬遷石壁鄉以建造水庫的珍貴歷史,並連結附近的古蹟如石壁石刻;善用水塘堤霸開揚的觀景,在水壩行車路旁加建行人路;擴闊和優化現時水塘東引水道作多元的休閒活動空間,設立不同主題及 與環境融合的文化藝術裝置等

水口方面,署方指,水口擁有生物多樣性豐富、非常獨特及完整性的沙坪,非常適合作推廣 自然教育及喜愛自然生態的訪客,建議在水口增添適合探究大自然的訪客設施,包括在沙坪靠岸位置提供步道,讓訪客可避免直接踏進沙坪亦能欣賞水口的景色;在水口嶼南道旁提供一所教育中心介紹具保育價值的沙坪及馬蹄蟹等生態,以及當地的傳統鄉村文化和習俗。

至於貝澳,則建議在貝澳灣西面提供行人步道,從貝澳沙灘、經行山徑、連接至山坡上的引水道,當中包括以樹頂走廊設計,讓遊客可近距離觀看樹林生態;亦建議在山坡上發展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優質營地,介紹生物多樣性及提供戶外活動,以體驗式教育學習自然生態。

署方指,2022年的基線調查發現,在假日平均每天有共約2,700人到訪長沙、石壁、水口及貝澳,估計上述各擬議的設施落成使用後,旅客數目將在假日增加每天共約4,000至6,000人,故建議加強陸上及水上交通配套,包括提供景點之間的巴士服務、增加私家車和旅遊巴的泊車位連配套設施,如電動車充電設施等;亦建議在長沙增建碼頭,讓訪客可由市區、離島及大嶼山其他景點乘船前往。

署方指,經過初步接觸,有具備相關營運經驗的私人機構或投資者表示有興趣參與推展部分項目,辦事處會與潛在的私人機構或投資者繼續磋商,並進一步考慮不同的模式及其財務可行性,為上述各建議訂定合適的推展方案。

在下一階段推展個別項目時,會就生態、環境、交通等影響作詳細技術評估,在推展生態康樂走廊的過程中,亦會適時檢討相關設施的規模及走廊的接待能力,以適當調整建 議的實施,例如泊車及住宿設施。辦事處會深入探討控制遊人數量的措施,例如透過網上預約或提供實時交通及人流等,令訪客有更好的旅遊體會,亦確保南大嶼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蘇隽彥指,建設水口步道需審慎考慮避免影響該處有瀕危馬蹄蟹等生物棲息,路綫規劃要考慮風向、水流等,選材應使用環保或自然物料。

該會保育經理許仲康亦指,長沙至石壁一帶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亦缺乏有系統的調查。目前尚未有研究或數據指出修建旅遊康樂設施及遊客量激增,對當地的生境與物種會帶來甚麼程度的影響,政府應仔細審視南大嶼一帶的生態承載能力,避免對生態造成負面影響。另外,推展有關項目時亦需進行詳細生態影響評估,以免相關工程為南大嶼一帶具有保育價值的物種和生境帶來干擾。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